最美老师

当前位置: 首 页  >  每周人物  >  最美老师

郭爱珍教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发布时间:2024-09-13  作者:陈颖钰 汪昱均 刘涛  浏览次数:

郭爱珍教授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记者 刘涛 摄)

郭爱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牛羊组组长,国家动物结核病(专业)实验室主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她从事牛病防控基础与应用研究,同时长期坚持在教学育人一线,以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座右铭,曾获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自2003入职以来,她共培养了137名研究生,先后4次获得“研究生就业工作贡献奖”。2024年,郭爱珍获华中农业大学第八届“师德标兵”。

以“问”启学,当好学生引路人

熟悉郭爱珍教授的学生都知道,她是一位性情十分随和开朗的老师。博士生赵梦莹说,虽然已经在国内外享有很大名气,但郭老师在面对学生时,从来都是轻言细语,平易近人。

郭爱珍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绝无敷衍。她常对学生说:“你们正处于Log phase(对数生长期),应充满活力,开拓思维,无惧困难,勇往直前!”通过“问”的方式,郭爱珍教授鼓励学生探索未知,赋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帮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找到方向、燃起热情。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后备人才的地方,因此,培养方向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作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郭爱珍教授总是能够敏锐地把握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将这些前沿动态融入教学内容。

在畜牧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转型的背景下,郭爱珍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先后开设和主讲了《动物保护和福利》《兽医流行病学》《牛病学》和《生物安全学》等4门课程,为学生们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她认为,创新源于思考,只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才能激发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闪现,因此持以“问”启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贯穿于课堂和实验室教学中。

除了课堂教学,郭爱珍教授还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应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她先后指导了近50名本科生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暑期实践和SRF研究,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学生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多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省级和校级优秀论文,她也先后2次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在培养研究生方面,郭爱珍特别强调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她认为,课题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结果,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她将课题研究视为一个将“小题大做”与“擅做擅成”结合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过程。对于课题本身,她不以高低或好坏来评判,而是相信“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就是好课题”。

“郭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她坚信每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有因材施教,精准雕琢,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办公室主任常帅说。

面对不同天赋和学术基础的学生,郭爱珍教授不抛弃、不放弃。实验室的学生经常遇到科研不顺利的情况,每当如此,郭爱珍教授总是能够坐下来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有的是“讨论得多而实际操作少”,有的是“实践得多但总结和发表成果少”。

“我通常会提醒他们,项目是逐步推进的,需要团队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郭爱珍说,要细心地帮他们分解任务,找出原因,整理成思路图,以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学生来之前可能还泪流满面,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似的,一旦他们明白了,通常会带着笑容离开。”

“要解决学生的问题,首先需要尝试共情理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替他考虑问题。”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种种问题,郭爱珍总是能够给出圆满的解决方案。她曾经帮心思缜密钻入“牛角尖”同学成功走出困境,也曾成功劝导几名面临辍学的研究生重返校园,并通过细心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其中,两名学生还前往欧美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

瞄准产业,让学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郭爱珍常常对学生说起的一句话。在她看来,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核心条件:一是强烈的“四个意识”,二是过硬的业务能力,三是全面的综合素质,三者缺一不可。

她向学生解析如何将“四个意识”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理论基础、实验室技术和临床技能培养等方面,让学生强练内功;让学生参与评奖评优、会务以及临床服务等工作,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权威性,她还建立了实验室的制度体系,并将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举止要求上升为实验室的SOP(标准操作程序),供学生参考。

一位毕业生已是某公司高管,当她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十分感慨地说:“那个时候没有办法理解郭老师为什么总要我们学习一些和我们自己课题看起来没有关系的技术,工作时才庆幸当时听了郭老师的话,没想到就这么一个看起来和我研究无关的事情,成就了现在的我。”另一位毕业生深情地对郭老师说:“真的很感谢老师,要不是当年您把我抓得紧,我都不知道自己会荒废成什么样子!”

每年暑期社会实践,她都会带领学生奔赴一线。2023年的暑假,她带领团队老师和研究生到青海省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玉树州曲麻莱县、重庆巫溪县、云南宁蒗县等国家级重点帮扶县进行科技帮扶,到甘肃张掖市进行牛呼吸疾病综合征防治技术推广,到湖北枝江县进行科技特派员现场服务,到新疆伊犁、甘肃兰州、四川成都等地进行技术培训和会议报告,到企业谈技术转让,同时兼顾临床牛病诊治服务,没有休息过一天。

刚刚进入团队的博一同学姬琬枫说,郭老师一直都很忙,地方上有需求基本会去做技术服务,但是只要他们课题上有问题去约郭老师,都能见得到。“有时候半夜躺在床上玩手机,看到郭老师还在群里分享文献、认真学习,内心就会觉得很罪恶。”姬琬枫说,郭老师言传身教,给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大量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为此,郭爱珍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型人才视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推动教学国际化,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视野。

在她的推动下,华中农业大学的《兽医流行病学》课程实现了国际化。她开设了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并邀请外籍专家参与授课。这种跨文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的机会,也增强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她还派遣9名研究生前往国外访学,3名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口头发言。此外,她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合作,培养了2名双学位博士生,并成功主办了4次国际会议。

目前,郭爱珍已培养了137名研究生,并四次获得“研究生就业工作贡献奖”。在她的努力下,华中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前来求学。她共招收了11名留学生,其中一名学生被评为“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研究生”。

言传身教,甘当“青椒”的渡人梯

郭爱珍教授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认为带好青年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她领衔的“牛病防控基础与应用创新团队”是一支较为年轻的学术团队,包括6名来自3个不同学系的教师和5名科研助理,除她本人外,均为青年教师。

为凝聚团队力量并高效开展科研和教学,郭爱珍教授通过例会与个别谈心,深入了解每位老师的需求和问题,从科研方向到实验室管理都体现分工协作,强调公平公正,并鼓励团队成员“要大气、有格局”。她经常提醒团队中的年轻教师,要学会“弹钢琴”,既要考虑全局,也要注重细节,以实现工作的统筹兼顾。她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工作节奏快,赢得了陈颖钰、陈建国、陈曦等青年教师的深深敬佩。

平台和人才是学科和团队发展的基石。多年来,郭爱珍教授着力打造三个相关平台:一是兽医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平台,二是牛病防控研究和产业服务平台,二是人兽共患结核病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平台。她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推动兽医流行病学的国际化发展,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农业农村部的师资培训项目,为全国23所高校培养了兽医流行病学师资,使我校兽医流行病学课程从一门本科生课程发展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英文共四门课程,建成了兽医流行病学线上MOCC课程。同时,她还创建了湖北省兽医流行病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牵头成立了流行病学专业组,主办了三届全国兽医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和十一届全国牛病防制和产业发展研讨会,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面对人才短缺和引进难题,郭爱珍教授一方面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培养提高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邀请学院内专业相关、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加盟以扩整队伍;同时,尽力从海外引进高水平人才。近年来,她成功整合了一支牛病防控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建立了一支从事兽医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的队伍。对于新引进的年轻教师,无论是团队内外,郭爱珍教授都尽力提供支持,推动他们的职业成长。通过“引人才、筑人才、创人才”三轮驱动,有力地促进了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

作为一位临近退休的教师,郭爱珍教授依然充满热情,总感到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常为无法将事情做得更好而感到焦虑。

经常有人问郭爱珍教授:你揽这么多事不累吗?对你有什么好处吗?她笑而不语。在她看来,人的一生很短,能为社会干事的时间更短,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于心。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年近花甲的郭爱珍教授,用真诚、博爱、敬业、奉献,在科教兴国的伟大征程中,做了她应做的和能做的。在启航新征程的大潮中,郭爱珍教授将赓续初心,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陈颖钰 汪昱均 刘涛 采写)

审核人:郭爱珍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