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

当前位置: 首 页  >  每周人物  >  优秀学子

对话李鑫鑫博士:“宫护未来”不止于金奖,更要引领 “无抗” 养殖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5-10-17  作者:  浏览次数:

(文字:徐春春 李鑫鑫 汪楚琪 摄影:刘俊成 供图:李鑫鑫)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现场赛在郑州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院“宫护未来-猪子宫内膜炎‘无抗’防治方案开创者”项目获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业组金奖,这也是学院研究生首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这一学生最高级别赛事中斩获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项目团队由学院钱平教授、李祥敏教授、陈锦老师、杨冬凯老师、汪楚琪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博士研究生李鑫鑫等11名同学组成。团队对猪子宫内膜炎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筛选适配的裂解酶和嵌合酶,动物模型验证其体内活性,利用精子活性检测系统评估裂解酶的安全性,开发出基于噬菌体裂解酶的精液添加剂,利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防治子宫内膜炎,推动养殖业迈向“无抗”新时代。

(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现场)

一、源于一线,成于坚守

“这个项目来自于我们课题组的一项课题,”李鑫鑫介绍道,他的导师钱平教授常年投身养殖一线,该课题的源头可追溯至2019年,钱平敏锐地注意到猪子宫内膜炎背后隐藏的细菌耐药性与细菌污染风险,带领团队深入多家养殖企业,系统性地采集了上万余份样本。“我们为什么会开展这个课题研究,源自于钱老师在养殖一线长达二十年的坚守。”李鑫鑫骄傲地说道。

团队成员对采集样本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养殖一线从精液采集、运输到人工授精的全流程都存在着严重的细菌污染和感染风险。“虽然现在国内养殖龙头企业的生物防控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人为操作环节和环境传播带来的耐药细菌感染风险。”李鑫鑫表示,“在国家呼吁‘减抗’‘替抗’的大背景下,为解决耐药细菌污染和感染在未来阻碍我国生猪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我们团队决定,在绿色抗生素替代品开发这一方向继续深耕。”

(李鑫鑫及团队成员)

二、攻坚克难,技术突破

然而,确定好研究方向后,研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团队遇见一个关键技术难题:被筛选出的裂解酶在体外实验中活性良好,然而,一旦添加至商品化猪精样品中,其酶活性显著降低。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团队并没有盲目试错,而是展开了一场严谨而系统的“溯源”工作。首先,团队对裂解酶自身的空间结构与生化特性进行了细致的检测与分析。“再结合大量的文献查阅,我们推测,这个蛋白可能具有‘离子依赖效应’,即它的活性发挥依赖于环境中的特定金属离子。”李鑫鑫回忆道。这一科学假设成为了打开困局的关键钥匙。在明确了主攻方向后,团队联系多方支持,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多轮深入讨论,共同验证这一猜想。

最终,团队确定了问题的核心原因——商品化猪精中普遍添加的EDTA成分。通过螯合金属离子作用,降低酶活性。针对上述机制,团队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基于精液添加剂的应用特点,我们开发出适配裂解酶的精液稀释粉,以几乎零成本的优化显著提升酶的活性。”李鑫鑫提到,“这个细节的突破,为我们后续的临床应用清除了很多障碍。

(研发过程中的实验日常)

三、多方协同,组建团队

该研究团队以预防兽医学为核心,汇聚了跨学科背景的成员。团队成员中,既有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业型硕博研究生,也有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表现出色的学术型硕博研究生。在明确的职责分配下,部分成员长期驻扎于养殖场,负责采集样本;其他成员则致力于酶的筛选和动物模型的建立;还有成员专注于临床试验的推进和科研成果的发表。

李鑫鑫强调,团队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获取大量临床样本,得益于学校和学院所提供的平台。“正是学校、学院以及导师所建立的合作平台和技术支持,为我们开启了通往产业界的大门。”

(团队实验室全体成员)

四、赛事历练,讲好故事

谈及参赛经历,李鑫鑫坦言,“我最初能够做出来的PPT可能还不如现在的小学生,我的现场讲述汇报能力也是短板。不论是海报路演,还是讲述汇报,对我来说,都是压力山大。”但是,在学校和学院老师们的系统性指导、重复练习、反复彩排下,他逐渐学会如何清晰明了、简洁大方、有逻辑性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故事。

经过这次大赛的历练,他切身体会到,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光有扎实的科研产品和先进的科研技术,是不够的;同样需要具有得体的表达能力与顺畅的沟通能力。李鑫鑫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为农业、农村、农民和农学技术研究发声。”

(分享赛事经历的李鑫鑫)

对于有志于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创新的研究生同学,李鑫鑫提出建议,首要任务是巩固科研基础,取得扎实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参与1-2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学术竞赛,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他指出,在科研的初期阶段,遭遇困难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关键在于正视现实、积极寻求帮助、并持续付诸行动。他分享道:“开始行动,即便遭遇失败,也是宝贵的经验积累。坚信自我,时间终将为你揭晓答案。”从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荣获国家级金奖,李鑫鑫及其团队所取得的成就,正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生动例证,为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华农智慧”。

(讨论实验的团队成员)


(审核人:杨冬凯)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