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鄂西山区是重要生态屏障,然而这里经济欠发达,每年超过百万人外出打工谋生。如何让守着“青山绿水”的山区百姓不再为生计发愁?记者近日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建始县蹲点调研发现,当地努力解好扶贫三道“题”,通过发展生态养殖促进“守山创业”,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
百姓要什么?
讲起走南闯北的日子,建始县景阳镇兴隆寺村妇女向建华长长地叹了口气。今年50岁的她,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在外漂泊了近20年。她进过工厂,做过蜂窝煤,开过超市和网吧,备尝酸甜与苦辣,家乡却始终那么遥远。
建始县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总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45.8万。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开发不足,守着“金山银水”却脱不了贫、致不了富,一些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打工挣钱。据统计,建始县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近12万。
“要是待在家里能过好日子,哪个还愿意到处跑呢?”向建华说,守着家里人脱贫致富是每一个打工者的梦想。
2013年,建始县开始大力发展景阳鸡养殖业,帮助像向建华这样的打工者结束难捱的“他乡旅程”。
“总算找到了个好的门路!”说起自己“守山创业”的故事,一直在山西省太原市做煤矿工人的建始县茅田乡三道岩村居民余柏平难掩内心的激动。2014年,他依靠饲养景阳鸡赚了20余万元,超过了鄂西地区大多数农户的年收入。
“目前全县长年饲养景阳鸡45万只,为农户增收315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精准扶贫找到了着力点。”建始县畜牧局局长柳景浩说。
能发展什么?
记者在农户中走访发现,与传统养殖方式不同,景阳鸡散养于山林里,走的是生态养殖的新路子。建始县畜牧产业链办公室主任谭维君介绍说,每亩山林仅放养50余只景阳鸡,一来提供足够活动空间、确保肉质好;二来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发展可持续。
“我家有几十亩地,养2000只鸡没任何问题。”近日,建始县长梁乡石板山村妇女马梅园到建始县广大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了1000只“脱温苗”。她告诉记者,景阳鸡是扶贫项目,合作社饲养了30天至35天的脱温苗每只售价12元,政府补贴10元,自己只需掏2元钱。
“之所以重点扶持景阳鸡养殖业,是因为它是建始县特有的鸡品种,非常适合山区养殖,拥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发展基础。”建始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向定群说。
景阳鸡来头不小。据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龚炎长介绍,景阳鸡是由欧洲输入的鸡种与建始县本地鸡种杂交,经数十年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个体大、肉质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们这儿的孕妇生产后,都愿意买景阳鸡来滋补。”建始县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毛昌恒说。
2014年,由于建立了直销渠道,建始县业州镇岩风洞村农民刘青松不仅卖光了自己饲养的1000多只景阳鸡,还向其他养殖户购买了3000多只景阳鸡,一年下来赚了10多万元。如今,他打算建立网络销售渠道,把景阳鸡卖到北京、上海等地去。
向建华说,自己饲养的景阳鸡供不应求,稳定的销售渠道每年可消化1万只,而目前仅能提供6000多只。她打算去江苏、浙江开设分场。
有什么困难?
与如今一些农户依靠饲养景阳鸡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景阳鸡还险些引发群体性事件,是令干部们担忧的“不安因素”。
这一年,建始县出现景阳鸡大面积死亡现象,部分养殖户饲养的景阳鸡成活率不足50%。由于饲养景阳鸡是政府主导推动,眼看自己饲养的景阳鸡成批死亡,损失惨重,一些农户意见很大,情绪激动,认为是政府的责任,想上访讨说法。“当时下边议论纷纷,形势非常紧张。”谭维君回忆说。
“这些鸡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长到三四斤的时候死。我亏了6万多元钱,很惨!”余柏平说,他当年养的1000多只景阳鸡,死亡率超过90%,血本无归。
建始县有关部门请求定点扶贫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支援,经解剖,确诊病鸡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综合感染致死。随后,专家指导工作人员对种鸡进行阳性检测,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种鸡予以淘汰,种鸡得到净化,鸡苗成活率由53%提高到97%。
成活率有了保证,养殖户的积极性大为提高,鸡苗成了“抢手货”。这些天,建始县广大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焉起早贪黑给乡亲们送鸡苗,忙得焦头烂额。
据向定群介绍,目前景阳鸡还是主要面向本地市场,容量有限,建始县正加强市场布局,研究和提升品种稳定性,制定、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培育小型化、更适合普通家庭消费的新品种,以确保风险可控、市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