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文晗康 余政璟 摄影:梁舒雯)9月8日下午,学院在四综D207会议室顺利召开了针对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的听课反馈座谈会。校纪委书记廖济忠、学校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听课教师及任课教师等20余名教师参与,会议由学院副院长任竹青主持。

听课反馈座谈会现场
此次听课反馈会主要围绕本科生开学第一堂课的课堂情况,各任课老师首先根据自身授课感受做出课程总结。《动物组织胚胎学》任课教师刘华珍分享道:“我从教20年仍每年大幅修改课件,以融入新技术、观点,贴合学生认知,让学生轻松理解。”针对课程量大、学生状态波动问题,肖运才教授提出“差异化要求+知识点创新”策略。就“学生作息不规律”的问题,《兽医内科学》授课教师沈瑶琴指出:“作为临床医生,我坚信‘自健康方能护他康’。课堂上,我反复强调健康管理,希望大四学生模仿我的作息、运动与养生习惯,将健康意识转化为终身习惯。”《动物生物化学》任课教师何子怡表示,长江云课堂AI备课助手可帮助老师生成讲稿,优化思路,后续计划探索智能出题等AI功能,以创新教学方式,提升互动与效果。
校工会常务副主席余顺华基于个人体验,对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授课态度以及学校提供的一流教学支持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提醒教师们注重“关键词+逻辑链”的课堂设计,并倡议:“老师在讲述科学探索过程后,可以升华科学家的学术追求,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为课程注入科学探索的澎湃动力。”

校工会常务副主席余顺华讲话
学院党委书记刘兴斌针对《动物生物化学》课上部分学生表现,直指听课、教学与评教方式的微妙矛盾,建议“评教方式应拉长维度”,还提及学生学科基础、课程安排合理性及课程关联性等情况。学院副院长赵凌点评《饲料学》课程:“周远飞老师的板书很清楚,授课逻辑很清晰。”他充分肯定了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并认为课堂应结合前沿案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院党委书记刘兴斌讲话
廖济忠表示,何子怡《动物生物化学》课中“一氧化碳致中毒”“牛吃草产奶”“猪好吃懒做不患糖尿病”等问题角度新颖,对课堂引入有意义。他认为好的课堂在于熟、新、活三点:熟是任课老师要对课堂内容熟悉;新要新在理念、技术、产业和问题,合理抛弃部分固化老化的教材内容,让创新、创造和创业来源于课堂;活为活跃、活泼,课堂要尊重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增加互动,锻炼学生语言气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校纪委书记廖济忠讲话
此次听课反馈座谈会,为教师搭建起交流平台,助力互学互鉴。在持续的探讨与实践中,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赋能。
审核人: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