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三项生猪领域技术入选2025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发布时间:2025-07-24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魏宏逵)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度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目录(农办科〔2025〕8号),其中推介了涉及畜牧兽医领域的重大引领性技术3个、主导品种17个、主推技术24个。此次成果发布旨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科技支撑。由我院3个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分别牵头研发的技术入选,包括赵书红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彭健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母猪节料增效精准饲养技术”,以及何启盖教授团队与周锐教授、黎璐副教授团队联合研发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与净化技术”。其中“母猪节料增效精准饲养技术”连续2年入选。

    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种猪质量和繁殖效率从源头决定养猪效益。针对我国全基因组选择面临着基因芯片和遗传评估工具被国外垄断的困境,赵书红教授团队解析了猪基因组生物学功能位点,提出基于功能位点的芯片设计新思路,研制出不依赖国外芯片设备的全新液相基因芯片及更高效的配套算法工具,研制种猪性能测定关键设备并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支撑我国种猪核心群持续选育和优秀基因推广。近三年,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体系相关产品、培育的种猪及生产的猪精推广覆盖商品猪达4.5亿头。应用单位种猪性能国内领先,其中,扬翔高繁母系窝均总仔数16.7头,全国排名第一(国家猪遗传评估中心数据年度报告,2023),繁殖主选性状产仔数改良速度较传统方法提升3.53倍;快长终端父系达100kg日龄145.1天,生长主选性状日增重的改良速度较传统方法提升2.56倍,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猪产业育种技术进步和养殖效益提升。

    针对母猪营养供给不精准,导致妊娠期饲料消耗多,母猪体况肥,从而引起产弱仔多、奶水少和断奶发情间隔长的突出问题。彭健教授团队通过建立母猪营养需要动态估计模型和种猪生产大数据分析平台,突破了在个体水平准确估计母猪营养需要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母猪性能和膘情诊断,构建了母猪精准饲喂工程化技术,形成了可显著节约妊娠期饲料投入,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实现节本增效的全套精准饲养方案,支撑我国母猪饲养技术迭代升级。该技术已在湖北、四川、广西、海南、广东等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包括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温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等生猪年出栏量全国前20强企业中的13家,累计推广1010万头母猪,2024年技术应用规模超过180万头母猪。技术应用在降低仔猪初生弱仔发生率,提高仔猪断奶重,增加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上取得稳定效果,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提升母猪繁殖效率提供了标准化技术范本。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引起种母猪、生长阶段和育肥阶段猪急性死亡或呼吸道问题,造成饲料报酬下降,引起严重经济损失。由于病原菌血清型多、不易分离,而且存在于感染猪扁桃体、感染猪成为潜在传染源,防控难度大。该项技术集成了病原分离、优势血清型鉴定、免疫预防与评估、合理用药、风险评估和饲养管理等措施,为我国养猪业防控该病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国内近20个规模化猪场和集团猪场使用,经济效果显著。

    审核人:魏宏逵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