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园地

【牧医行迹】红迹寻薪火,楚天聚民心

发布时间:2025-09-02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王雨晨)2025826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毛泽东旧居与横渡长江博物馆,在“红色逐梦之旅”的终章,队员通过实地参观,于历史肌理中探寻伟人精神,于江河文脉中体悟人民力量。

上午九时,实践队抵达位于武昌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旧居。这是一处晚清风格的三进院落,砖墙斑驳,花窗木棂,青石铺地,呈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院落中央立有毛泽东一家雕像,毛泽东身着长衫,神情庄重;杨开慧怀抱幼子,衣袂飘逸;岸英、岸青面容坚毅。雕像以石材精细雕琢,以温润的石材语言,将革命理想与人间温情熔铸为永恒的瞬间。

1927年,毛泽东曾在此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书房内陈列着煤油灯、毛笔、砚台及手稿复印件,“革命先锋”等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据记载,毛泽东当时走访五县、访谈两千余农户。正是这般脚踏实地的求索,才让革命理论有了鲜活的泥土气息。

午后,实践队来到汉口江滩的横渡长江博物馆,这座俄式建筑的沉稳线条与江水的灵动相映成趣。馆内设有诗词互动区,通过电子屏展示《水调歌头・游泳》的创作过程,笔走龙蛇间,呈现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磅礴气度。馆内陈列着毛泽东多次畅游长江的照片与画作,重现了毛主席多次畅游长江的矫健身姿。

博物馆五楼观景平台可远眺长江景色,江面船只往来频繁。1956年,毛泽东曾在此横渡长江,留下“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诗句。这江水曾见证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举,也曾映照千万群众支援前线的身影。人民的力量始终是奔腾向前的江河之基。

从都府堤的青灯黄卷到江滩的浪涌潮平,实践队在一日行程中触摸历史的温度,伟人以笔为剑、以行践言,在田野间书写革命真理;江河载舟覆舟的古训,在横渡长江的壮举中焕发新生。实践队队员们表示:“那些深植人民的思想,那些融入江河的精神,终将如银杏扎根大地,如长江奔涌向前,成为照亮前路的不灭灯火。”

审核人:严文高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