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园地

【牧医行迹】呦呦鹿鸣产业兴,青春力行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2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苏媛媛)8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恩施暑期实践团来到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深入建始县鹿群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开启“鹿+药”循环种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建始县鹿群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梅花鹿养殖与中药材种植融合的深耕之路。自1991年官店镇镇办企业起步,历经 1993年的林地开垦、2002年的产业拓展,到2023年公司架构完善。目前,公司存栏500多头富硒梅花鹿,还拥有583.5亩黄柏和厚朴、400亩湖北贝母等中药材种植规模,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实践团成员均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饲养员兼兽医李德亮凭借扎实的临床知识和丰富的饲养经验,为实践团讲解梅花鹿的特点及养殖细节。梅花鹿看似腿细,但弹跳力惊人,因此鹿场内墙高度达两米四到两米五,外墙更是高达三米。而且梅花鹿生性胆小,一有人靠近就会躲到墙角。它们还有一支动脉直接连接心脏,心肺功能强大,擅长跑步。此外,再过两到三周,梅花鹿将迎来长达半个月的换毛期,会把轻薄的夏毛换成厚重的冬毛,为过冬做准备。

在鹿场外围,实践团看到了大片中草药种植基地。黄柏、竹节参、厚朴、黄精、湖北贝母、天麻等中药材间作套种,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推动了“鹿+药”产业的升级发展。

实践团成员表示,在鹿场听李德亮讲解知识,在田间地头感受中草药生产,深刻体会到了自然与产业的奇妙联结。梅花鹿的生理特性适配养殖设计,其换毛、繁育规律以及与中药材种植的协同,都蕴含着生态农业的智慧。作为动医专业的学生,实践团成员意识到专业知识在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保障鹿群健康、优化养殖模式就是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这也让他们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同时,大家也感受到产业融合发展的活力,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青春力量的融入,要用专业视角发现融合契机,将知识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审核人:陈小冬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