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游嘉豪)2025年8月3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贵州六盘水暑期实践团走进厚全鸡场,通过沉浸式养殖实操与深度交流,探秘现代化养鸡场的技术内核与运营逻辑。
实践团在饲养工程师陈俊宇的带领下开启养殖管理实操。陈俊宇介绍道:“通风系统不是简单开开关关,当湿度超过65%这组传感器就会自动触发侧窗开启,温度偏离25-28℃区间,顶扇就会分级启动。”他边演示边讲解鸡舍环境巡检的关键,成员们跟着饲养工程师陈俊宇逐一检查通风设备运行参数、温湿度仪表盘数据及粪便传送带工作状态,详细记录“每2小时巡检一次、每日清理粪便不少于2次”的基础规范。
随后,厂长赵贞华指导大家进行雏鸡护理。赵贞华手持雏鸡称重记录表强调:“雏鸡1-7日龄的体重增长是成活率的关键指标,测的时候要轻拿轻放,避免应激反应。”实践队员们分组完成体重测量、进食量统计后,在赵贞华的示范下核对疫苗信息:“这批新城疫疫苗每只雏鸡接种0.3毫升,一定要看清瓶身的批号和有效期。”实操中,成员们追问“如何通过粪便状态判断鸡群健康”“不同季节的饲料能量配比差异”等问题,陈俊宇用“夏季加青绿饲料降热应激”“冬季提蛋白含量抗寒”等通俗方式解释,让技术要点更易理解。
实践研讨会在鸡场会议室展开。“上午触摸到雏鸡嗉囊的充盈度时,我才真正理解课本里‘定时定量饲喂’的意义。”实践团组长游嘉豪结合实操细节分享道,他特别解析了鸡舍智能化温控系统:“这套设备能通过鸡群密度自动调节风速,比如每平方米15只鸡时,风速设为1.2米/秒最合适,既保证散热又不会让雏鸡受凉。”
汇报后,双方围绕养殖痛点展开讨论。鸡场负责人抛出问题:“现在玉米价格波动大,我们正尝试用本地的红薯藤替代部分能量饲料,你们觉得从营养均衡角度可行吗?”游嘉豪回应:“可以先做小范围试验,检测替代后的雏鸡增重率和料肉比,我们回去也会查相关文献提供数据支持。”针对生态养殖模式,成员们提出“鸡粪发酵产沼气反哺能源需求”的设想,得到场方认可。
今日实践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家表示将带着“如何优化不同生长阶段的疫苗接种程序”“智能化设备的成本回收周期”等新问题,继续在实践中探寻答案。
审核人: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