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园地

【牧医行迹】校企共话行业新篇 实践研学助力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13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何梦缘 摄影:何梦缘 周思晨 俞清韵)2025年8月3日,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望春工业园区厂区内热闹非凡,一场聚焦动物健康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需求的校企交流会在此举行。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实践团师生与三生公司管理团队、技术骨干齐聚一堂,通过深度对话与实地探访,规划出校企协同育人、共促产业升级的清晰路径。

企业变迁:创新基因铸就行业标杆

交流会上,三生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负责人郑洁以《道德经》“三生万物”的哲学概念阐释企业初心,揭开这家源于1958年宁波市水产局激素供应站的企业成长密码。2012年正式成立后,三生公司以“共享生化成果、共创生殖效率、共奏生命乐章”为理念,在动物繁殖领域持续突破。如今的三生公司已形成多元产业矩阵,国际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展现中国动保企业的全球视野。

行业洞察:技术迭代下的人才培养新命题

“浙江养猪业在环保和人才储备上已走在全国前列,但小规模退出、大规模发展的趋势正深刻重塑产业格局。”华中农业大学雷明刚教授的行业观察直击痛点。他以繁殖领域为例做警示:“曾经中国地方猪种的繁殖优势正被欧洲大白猪、长白猪超越,技术进步倒逼人才能力升级。”三生公司执行总裁李琴对此深表认同,强调企业急需“专业背景与市场经验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公司研发总监戴志红坦言,传统繁殖领域存在“天花板”,而企业向宠物、水产领域拓展时,更需要能持续学习的人才,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边实干边补短板是职场必修课。

互动升温:从职业规划到行业前沿的思想碰撞

“研发岗位最看重什么能力?”实践团成员刘唯同学的提问率先拉开互动序幕。戴志红的回答直指核心:“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专业基础是根基,但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课本不会全教”。针对“基层工作需补充哪些技能”,企业建议学生关注前沿技术:“比如我们用气味剂替代传统猪只诱情,无针注射技术与传统方式的差异,都需要主动了解”。而对于实践队队员黄珑提出的“读研后入企研发与留校深造的区别”相关问题,戴志红的回答清晰务实:“企业研发以应用为主,追求技术落地和经济效益;高校侧重基础理论,两者都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实践赋能:校企桥连,让知识照进产业

交流会尾声,师生们通过视频了解了三生实验室和生产线状况,雷明刚教授感慨道:“社会实践的意义,就是让同学们看到课本知识如何转化为产业价值”。三生人力行政中心总监张玉娇则表示,企业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希望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动物健康事业。这场交流会不仅是技术与理念的碰撞,更是校企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当高校的理论厚度遇上企业的实践深度,当学生的求知欲对上行业的人才追求,动保产业的创新活力正在这样的互动中蓬勃生长——这正是“三生万物”的另一种注解:共生共荣,方得始终。

审核员:雷明刚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