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蒋晶晶)2025年7月28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赴湖北省动物疫控中心暑期实践团联合省、市疫控专家,深入宜都市姚家店镇长岭岗村开展生猪养殖疫病防控调研。通过政企学三方协同,团队聚焦散养户防疫痛点,为科技支撑非洲猪瘟联防联控机制落地探明了路径。
在长岭岗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践团与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裴洁博士、宜都市畜牧兽医局钟建勇主任、村党总书记邓展、养殖大户代表刘学春及联防联控牵头人谭德鹏展开深度研讨。调研发现,该村生猪养殖呈现“小而散”特点,散户占比达60%;虽然已实现粪污处理集中化管理,但散户在疫病防控方面仍面临消毒频次不足、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等挑战。养殖牵头人谭德鹏当场表态:“全力配合调研!”他重点介绍了村里推行的“大户带散户”互助机制——让技术、经验、资源跟着大户走,把防疫网扎得更密更牢。该机制推动村民防疫意识显著提升,人员进出猪场需洗澡更衣、交易趋向集中转运、病猪5小时内完成无害化处理,但规模场与散户消毒频次差异明显,散户防护意识仍需加强。
实践团发现,规模化养殖场严格执行每周定期消毒制度,高风险时期启动每日加强消毒预案;养殖散户普遍使用政府配发的戊二醛、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但消毒频次较低。村支书邓展坦言:“今年推行联防联控后,相关生物安全事件发生频率显著降低。”在疫苗覆盖率方面,口蹄疫免疫基本全覆盖,蓝耳病则因病毒变异导致疫苗防护效果受限。
针对散户防疫的痛点,养殖大户刘学春直言:“执行力是散户防疫成败的关键。”实践团了解到,散户普遍遭遇“三难”:人员进出频繁、防疫员难上门、防疫成本高。针对“三难”,省动物疫控中心裴洁博士开出“药方”:“在村口统一建车辆消杀点和集中交易区,把病原堵在交通线之外。”在消毒站负责人辛银锋的带领下,团队沿村级消毒站的操作流程一程跟访,印证了交通线正是病毒潜入乡村的“高危通道”。
“防疫视频一播,大家看得懂、学得会,热情一下就起来了!”村党总支委员王娇丽说。实践团队长舒艺璠当场回应:“我们会把防疫知识中的专业术语翻译成‘土话’,做成几分钟的短视频、一张图解手册,让技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指导老师黎璐最后总结:这次调研为下一步“一村一策”精准防疫奠定了扎实基础,让科技真正沉到村口、贴到栏圈,为乡村养殖系上“安全绳”。
审核人: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