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园地

【牧医行迹】非瘟防控探新路,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01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舒艺璠 摄影:郑语佳)2025年7月29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赴湖北省动物疫控中心暑期实践团,深入宜都市姚家店镇长岭岗村展开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调研。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养殖场环境、抽样检测病毒样本及与养殖户交流防疫经验等方式,为提升当地生猪疫病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在长岭岗村村委书记王娇丽的引领下,实践团携手湖北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科研办主任裴洁、宜都市畜牧服务中心负责人杨风帆、华中农业大学黎璐副教授等专家,走访了四户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养殖场。其中,养殖大户刘学春的养殖场因远离交通主干道,生活区与养殖区严格分离,采用饲料自动化饲喂并对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发病风险较低,成为规模化管理与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的典范。

调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规模化养殖场一般具备成体系的规范和管理办法。场内消毒通道的设置与规模化生产设施的运用,能有效防止病毒通过饲料、粪污、水源等途径传播;场内风机的安装,则能降低生猪因高温产生应激、免疫力下降的风险。但部分规模化场区内仍存在风险点,例如场区周围杂草较多,可能促进非洲猪瘟病毒的虫媒传播;少量场区间距过近,可能导致疫病交叉传播;部分场区未实现全封闭,病毒可能通过虫鼠、雨水传播。

随后,在裴洁和杨风帆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舒艺璠、郑语佳在养殖散户消毒后的猪圈内进行环境样本采集,重点检测墙壁、挡板、食槽等高风险区域的非洲猪瘟病毒。实验室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为阴性,表明散户日常消毒措施有效。

但调研中,一位有二十余年养殖经验的散户对裴洁改良饲喂方法的建议表示抗拒:“我养了一二十年猪,从来没发过猪瘟、死过猪。”“非洲猪瘟不仅能在猪之间传播,也能通过人传染给猪。饲喂前应做好人的消毒,但老一辈养殖户常因经验主义忽视科学防疫流程。”裴洁解释道。

指导老师黎璐强调,此次调研为设计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制作科普材料提供了宝贵数据。未来,实践团将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防疫讲座等形式,帮助养殖户巩固科学防疫意识,推广规模化养殖场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调研结果,制定适用于中小型养殖场的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助力宜都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调研不仅揭示了长岭岗村生猪养殖的防疫现状,也为基层疫病防控提供了实践样本。我校动科动医赴湖北省动物疫控中心暑期实践团将以专业力量持续推动防疫知识普及,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审核人:黎璐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