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圣元)7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暑期实践团跨越千里,从武汉狮山来到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在浮石镇源森达木业有限公司展开了一场关于传统木材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调研。六名队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揭开了香杉木业绿色发展的创新密码。
清晨的融安笼罩在薄雾中,实践团队乘车路过连绵的山丘,窗外成排的桉树勾勒出南国特有的绿色画卷。这些挺拔的树木不仅是当地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支撑融安木材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走进源森达木业厂区,混合着杉木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整齐堆放的原料区里,香杉与桉树相间而立,等待着开启它们的“绿色之旅”。
“选择香杉不仅因为生长快、树干直,更看重它天然防虫的特性。”公司负责人覃建亮指着原料堆场介绍道。在座谈会上,这位深耕行业二十年的“老木材”翻开一本特殊的“节能账本”:边角料经过粉碎成为生物质燃料,木屑加工成压缩板材,连打磨产生的粉尘都通过除尘设备集中回收。最让队员们惊叹的是厂区的污水处理设备,三层过滤系统让浑浊的生产废水变得清澈见底,“这些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还可以循环用于厂区绿化”覃建亮说。
跟随着生产线流动的节奏,实践队员们见证了"木头变黄金"的魔法时刻。数控切割车间里,机器精准地将原木分解成标准板材;拼接线上,依靠人工打钉让每块木材严丝合缝;打包区工人正在将成品货运箱装车,这些产自融安的木箱即将发往各个分厂及其他合作企业,发挥它们的作用。
夕阳为厂房屋顶镀上金边时,实践团队的调研也接近尾声。从选苗造林到智能加工,从资源回收到清洁生产,这条绿色产业链让队员们看到了传统产业转型的无限可能。回程途中,队员们仍在热烈讨论如何将“融安经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方案,车窗外的香杉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上的绿色传奇。
审核员:汤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