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园地

【牧医行迹】用陪伴书写特殊儿童成长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17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邢旭升 摄影:邢旭升)7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禧乐儿童康复中心暑期实践团在武汉市禧乐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志愿服务的第八天。连日来,实践团成员通过设计多样化互动活动,为特殊儿童提供陪伴与引导,以专业态度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助力孩子们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上午,团队成员按计划组织孩子们开展早操活动。在康复中心活动室,成员们带领孩子们伴随音乐节奏完成伸展、跳跃等动作,过程中通过示范引导、一对一辅助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动作要领。尽管部分孩子协调性较弱,但在成员们的耐心鼓励下,均能主动参与并坚持完成整套动作。早操结束后,实践团转入教室内开展活动。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差异,成员们一对一引导孩子们用图画、简单文字或拼音记录早操体验。在记录过程中,通过提问“刚才跳操时最喜欢哪个动作”等方式,帮助孩子梳理表达思路,有效提升互动效率。

午后,实践团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分班级开展专项活动。太阳班(中班)以音乐互动为主题,实践团成员选取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引导孩子们通过拍手、肢体摆动等方式感受旋律。部分孩子从最初的拘谨逐渐转变为主动跟随节奏互动,现场氛围逐步活跃。彩虹班(大班)则开展刮画创作活动,成员们为孩子们分发刮画纸与工具,讲解基础创作技巧后,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孩子们在刮擦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有的专注于线条勾勒,有的则偏爱大面积色彩呈现,最终完成的作品各具特色。

“经过八天的相处,我们对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让活动设计更具针对性。”实践团成员张春鹏表示。特殊儿童的成长需要长期且专业的陪伴,实践团通过每日总结活动效果、调整方案细节,已逐步形成“观察-设计-执行-反馈”的闭环工作模式。据统计,截至7月14日,实践团累计设计晨间活动、手工、音乐等活动模块共6类,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肢体协调性与表达能力。

禧乐儿童康复中心肖老师表示,此次实践活动是“专业实践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实践团成员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农大学子的责任担当。后续,实践团将继续优化活动内容,为特殊儿童提供更精准的志愿服务,同时形成实践报告,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提供参考。

审核员:程唐煜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