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樱琪 摄影:胡康 申中广 )2025年7月13日至14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夷陵牛产业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夷陵牛产业研究院,展开专项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动物医学专业优势,聚焦夷陵牛引进流程的关键环节,实地勘察、精准设计,为夷陵牛产业的规范化、高效化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青年方案。
7月13日,在湖北夷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陈礼明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实地考察了研究院二期牛舍建设现场。陈礼明分享一线经验,例如针对公牛好斗的特性,牛舍管理需要“分头隔离”,而母牛则需要垫料谷壳以保暖、护关节、杀虫、去味。参观学习之后,实践团基于对动物行为学、福利学及疫病防控要点的深刻理解,创新性地提出了“田字格”式牛舍内部布局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六区模块化动态组合,一条专用抽检通道”,有效解决了传统牛舍的空间浪费与牛群冲突问题,在保障牛只正常活动、饮食饮水空间的同时,提高了日常管理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7月14日,实践团将工作重点转向生物安全核心环节——新进牛只的接收与隔离流程,成员针对现有设施,规划设计了一条专用的防疫通道。该通道方案严格遵循生物安全隔离原则,明确规划单向流动路径,有效避免了洁净区与污染区的交叉。此外,实践团还充分考虑到减少牛只应激的操作细节,为阻断外来病原传入、保障核心牛群健康增设了一道关键闸门。

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并未孤立看待单个环节,而是将天的工作成果系统整合,科学梳理并优化了夷陵牛“引进-管理”的全流程链条。在前期完成的“科学选牛、精准建档”引进流程基础上,实践团又增添“严密防疫、规范入舍”的管理原则。这一体系化思路,清晰勾勒出一条从引种源头到安家落户的高效、低风险路径。
负责人陈礼明对实践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同学们将扎实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特别是对引牛全流程的系统性思考和优化建议,极具价值。”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实践团成员对现代畜牧产业的认识,其提出设计的“田字格”牛舍布局及防疫通道,更是为夷陵牛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生物安全水平提升以及核心种群保护注入了创新活力,展现了高校智力资源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审核人:郭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