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冯依婷 摄影:赵精格)7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江西省井冈山市探索红韵“稻”路暑期实践团,在团中央井冈山基地一号报告厅,参加“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专题学习会。赵进军(开国少将赵杰之女)、刘玉平(隐蔽战线英烈刘光典之子)两位长辈,以亲身经历与家族故事,为实践团成员带来一场浸润心灵的红色家风洗礼。
赵进军奶奶带领实践团回溯家族革命印记:父亲身留九处伤疤,是烽火岁月铸就的“战斗勋章”;母亲曾获百姓舍命掩护,凝萃军民鱼水深情;大弟赵建军瞒家奔赴援越抗美战场。父亲一句“他立功了没?”,将军的刚毅与家国担当刻进实践团成员心底。这些“血色家书”里的忠诚故事,在成员心中激荡起信仰涟漪。
刘玉平爷爷则带领众人叩开隐蔽战线的“无名史诗”:父亲刘光典从辅仁才俊到台湾深山穴居四年,三十年寻父路,揭开“无名、无私、无畏”的精神谜底。当讲到刘光典于泥地写下“中国共产党万岁”,报告厅陷入短暂的静默,信仰力量穿透时空,在成员血脉里奔涌——敌人污蔑的“匪”,恰是后世敬仰的“信仰丰碑”。
学习会尾声,实践团成员冯依婷分享感悟道:“传承这份初心,我们要将‘舍身为国、矢志担当’的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实践。作为华农学子,我们的传承落点,是深耕专业为乡村振兴蓄能,是躬行实践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让红色初心在青春奋斗中持续滚烫,让革命家风在代代践行中愈发绵长。”

学习会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围聚赵进军奶奶身旁交流。因冯依婷发言时提及“华农学子”的身份,赵奶奶主动将话题引向“学农”使命,殷切寄语:“学农好啊!农业是国家基础,是根基,做这学问,大有可为啊。”
话语未落,奶奶眼角笑意漫开——那是对新一代“学农人”的期许。交流尾声,实践团成员与赵奶奶并肩合影,镜头定格瞬间,红色家风传承借这场“因分享识身份、以学农话担当”的对话,锚定更具象的时代注脚。这份跨越岁月的嘱托,正化作实践团探索红韵“稻”路的底气,驱动青春身影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加速奋进。
审核人:程唐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