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园地

【牧医行迹】重走赤水战地,体悟军民同心

发布时间:2025-07-16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张莉晶 )2025年7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赴贵州省遵义市及赤水市暑期实践团来到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通过探访历史实物、体验现代展陈技术,深入研学这场经典战役中的军民协作精神与战略智慧,为暑期实践活动注入红色动力。

展厅内,两块拼接的旧木门板静静陈列,表面的铆钉与磨损痕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1935年1月29日凌晨,天微亮时,土城镇百姓陆续拆下家中门板,在寒风中用麻绳捆扎成排,于赤水河上架起临时浮桥,让红军主力得以快速渡河。相邻的复原木屋前,门板上"打到贵阳去,活捉王家烈"的标语虽已褪色,但笔力依然遒劲。实践团队长张莉晶驻足细看,感慨道:“从这些字迹中,能真切感受到当年军民共克时艰的决心。”

数字化展区的创新展陈令人眼前一亮。全息投影装置循环展示着战役关键节点,红军在赤水流域的迂回路线随时间轴动态呈现,渡口、山地等地形细节清晰可辨。张莉晶伸手触碰互动屏,根据敌我态势调整兵力部署,系统实时生成推演结果。“每一步决策都对战局走向至关重要,这样的体验让我更能体会当年指挥者的运筹帷幄。”张莉晶操作后表示。

文创区的军绿色行军水壶备受关注,壶身"为人民服务"的红字与毛泽东画像相互映衬。实践团成员张艳群仔细端详后,感慨万千:"这水壶不只是一件装备,更是红军初心的见证,时刻提醒我们传承这份为民情怀。"

实践总结时,张莉晶表示:“百姓拆门板的热忱彰显民心向背,科技还原的战役细节展现战略艺术。作为农科学子,我们要把这份团结与智慧融入实践,在基层服务中践行初心,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落地生根、蓬勃生长。”

审核人:孔浩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