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牧琦 摄影:令狐乐洋)7月31日,为优化养蜂技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华中蜜蜂养殖基地,学习养蜂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从蜂箱的精巧构造及其使用方法,再到如何精准评估蜂群的健康状况,队员们在每一环节里都得到了新的认知和启发。
上午8时,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教授李翔和其研究生袁成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细致研究了活框蜂箱的基本结构,认真学习不同零件的用途和正确的组装方法。实践队员们全神贯注的聆听着袁成细致阐释蜂箱的精巧构造,特别是隔王板和巢框的关键作用。“隔王板以网状物的形式巧妙地设于蜂巢入口,防止蜂王逃逸,确保蜂群的稳定繁衍;而巢框则以其坚固的结构来支撑、固定和保护整个蜂巢,保障了蜜蜂的生活和工作。”袁成解释道。
研究生袁成为实践队员展示养殖中的蜂箱实况
下午2时,实践队员怀揣着对养蜂实践操作的热切期待,抵达华中农业大学神农架科技创新中心的华中蜜蜂养殖基地。在该基地,袁成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养蜂必需的防护装备——防螫手套和防蜂帽,并教授队员们如何正确佩戴。开箱观察时,袁成指出,实践中蜂农常常通过寻找蜂王来确定该箱蜂群是否具有繁衍能力。此外,幼虫的健康状况也直接关系到蜂群的未来,蜂农一般通过观察幼虫的数量、发育状态以及是否有病虫害侵袭,进而大致评估出蜂群的健康状况。
随着夕阳的余晖洒满神农架,7月31日的实践活动在华中农业大学神农架科技创新中心圆满的画上句号。实践队员们表示,他们将铭记这份宝贵的经历,推动乡村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将今日所学应用于未来的养蜂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砥砺追求卓越,为宏伟的乡村振兴事业着笔添色。
审稿人: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