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老师

当前位置: 首 页  >  每周人物  >  最美老师

刘榜:倾其所有,以爱育人

发布时间:2022-11-04  作者: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 近日,湖北省第四届“楚天园丁奖”评选表彰结果揭晓,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刘榜教授获 “楚天园丁奖”。刘榜教授四十年如一日,坚守教学第一线,为动物科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温柔的灯光落在第一综合楼走廊尽头的会议室,每周五下午,刘榜总会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解读文献、汇报进展、讨论工作......她的脸上总是笑盈盈的。

实验室或办公室、教室、家,三点一线的生活,四十年如一日,承载了刘榜对教育倾其所有的爱。

择其所爱,砥砺奋斗

刘榜与畜牧学结缘,是因为电影《牧马人》。刘榜说:“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浪漫,让我憧憬着畜牧学。”而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与当时生活水平低下的矛盾,也让她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这条“征途”。“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想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就要把畜牧业搞上去。”刘榜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大学毕业后的刘榜,去到了一所中专学校讲授《遗传育种》。“刚开始觉得,由学生变成老师,如何把这个知识讲给学生并让他们明白,还是很难的。”为备好每一次课,刘榜会用房间里的小黑板梳理思路、模拟教学,会在教案上认真写下例子以便让学生透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刘榜也在不断进步,而不知不觉中竟把图书馆的书翻了个遍。

期间,她萌生了进修的念头,便来到了当时的华中农学院。“我一边给当时的导师带实习课,一边查遍学校的课表,去听那些对我有所帮助的课,不局限于遗传育种相关,还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这一年,她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比本科生都满,因为深知机会的来之不易。一年结束,刘榜仍感学海无涯:“我工作了十年,再去考研究生,所幸遇到了我的伯乐彭中镇先生,在他的帮助下,我在这里继续深造。”就是这份对畜牧的执着,让她在华中农业大学顺利地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扎根于这片土地。

2010年刘榜在新品培育基地

留校任教的她并没有松懈。课堂如何吸引学生、学生如何从课堂中有所收获、思维如何被启发、育种如何做......对于课堂,刘榜总在不断创新。1999年,她接手了《家畜育种学》,并先后将之建成了学校、湖北省、国家精品课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又让刘榜决心建设一门资源共享课——2013 年立项建设,2016年获得认证。3年时间,面对这样一门集教学课件与视频、名词索引、图库、题库、专家报告等大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她扛住了压力,凭着骨子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坚持了下来。2018年,刘榜又受命牵头《家畜育种学》课程的中国大学慕课制作。从课程设计到录像、制作,她集合所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发挥各位老师之所长。线上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反响热烈,刘榜又把它推广至全国高校,让更多师生从中获益。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刘榜响应号召,培育了一个抗病优质品种“鄂通两头乌”。“鄂通两头乌”的培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从新品种的规划到育种场地的设计规划,再到每一头猪的出生、断奶、长大、配种、产仔……每一个细节,她都亲力亲为,严格把控。在刘榜的带领下,学生们也参与到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中,为“鄂通两头乌”以及其他新品种的培育添砖加瓦。她常说道:“育种要脚踏实地,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种业振兴、实现种业自主可控贡献我们的力量。作为农学生,要把中国的种业紧紧抓在我们手里!”

益师亦友,情谊绵长

1999年,刘榜担任了1999级动科4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特别的班级——我校最后一届师资班。没有高中学习基础,学业压力可想而知,一段时间里,“底子薄、基础弱”成了彼时他们身上的标签,“不让一个人掉队”也成了彼时刘榜老师的信念。四年的时间里,她帮助她的孩子们一个一个撕下这些“棘手”的标签,让他们在成长蜕变之路上自信而坚定。

初入大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让他们倍感吃力。或许是比同龄人更成熟的缘故,学业上的不适应与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越发迷茫。刘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刻地理解对于这样一群孩子,大学学习的机会多么难得。她请外语系的老师和实验室在读研究生来传授方法、补习功课,自己更是三天两头往宿舍跑,“刘老师来宿舍的频次和我们遇到的困难成正比。”学生任丹笑道,“而且刘老师总会挖掘我们身上的闪光处,给予充分的肯定,当身处困顿时,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能在言语上肯定你,在行动上支持你,这不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束光?”在刘老师的带领下,不服输的性格也让整个班级愈发团结、向上,班级建设有声有色,学生成长突飞猛进。走访每一间宿舍、了解每一位学生、参与每一次班级活动......刘榜对学生们的爱融入到这个“小家”的方方面面,也在他们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和毕业生15年聚会(2018年在太原)

“我们班同学几乎都在刘老师家吃过饭,而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是喜悦,是难忘。”毕业后,班长李珊军依旧会去刘榜家做客,聊往事、谈未来,“以前只有座机且无来电显示时,电话那头,老师能立马辨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声音。虽然已过去多年,我们成长的点滴,她都还如数家珍。”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敬爱着老师,尽管已离开校园,这段情谊犹在。当雏鸟的羽翼逐渐丰满,刘榜对学生的呵护也化为了信任与尊重。学生们感慨:“尽管已经成家立业,但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刘老师还是会倾其所能提供建议、帮助我们,小到如何教育子女,大到如何规划职业。”

刘榜用真情实感温润学生的心灵,尽力解决学生的每一个困难。她多年资助着一位经济困难的博士研究生,还常邀请一位幼年丧父的硕士生到自己家交流,和家人一起给予他家的温暖......他们现已成长为我国遗传育种领域的骨干精英。此时的她和他们,十年、十五年聚会时,谈到往事依然感怀。

言传身教,授道解惑

与研究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刘榜参与把控着他们学业、学术和学问之路的每一道关卡,从“一张白纸”到“独当一面”,她是见证者、也是引路人。

2021年给学生上完新品种培育的讨论课后的合影

刘榜常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她要求研究生们在科研工作中做好文献检索、研究思路梳理和研究方案设计,自己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刘榜课题组的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方向都不同,她却清楚地记得每个人的研究内容和进展,清楚地记得每个学生的特质、特点和特长,并能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刘老师在科研和教学中的严谨认真我们有目共睹,但实际上她的努力还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早上5点多就能看见刘老师在群里回复我们的问题,批改文稿、学位论文、答辩PPT......假日里,除了出差和回老家,刘老师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度过。老师带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2020级博士生袁娇如是说。

2021年和研究生讨论育种场工作现场

刘榜认为,不同于本科生“教学”,指导研究生更侧重于“能力培养”。她非常重视研究生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她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和探索,并乐于创造机会,为同学们提供平台。刘榜认为理论探索离不开在实践中找寻、验证规律。她带领研究生们深入一线,在猪场开展“生长性能测定、背膘厚度测定、屠宰测定、各种数据收集与记录、育种值估计、选种选配”等育种各环节的实战。她说:“科研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课题要结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重大需求,我国虽然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种猪大量进口,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要培养一批猪育种人才,踏踏实实投身于育种事业,为我国种业振兴做贡献。只有亲身参与才能设身处地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受启发的毕业生王维民博士如今也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他说:“每当我指导我的学生们做科研时,总会先想想当时刘老师是如何教导我的,她的细致、耐心和眼界一直影响着我。她就像是定海神针,总能给予我力量。”

在《家畜育种学》“数量性状选择的效果和方法”一课中,刘榜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我国要从国外引进种猪呢?是因为我国没有吗?”问题一出,严肃的课堂瞬间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在讲解“自然选择”时,刘榜以“地中海贫血症的杂合子不会感染疟疾”这个人类疾病例子阐述了“保留中间类型”的自然选择特点......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刘榜反复思考如何使用现实案例将知识点和课程思政具体化。她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自己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带入课堂,将抽象的理论用实际案例去体现,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心情愉悦有收获,对动物育种事业充满兴趣和好奇,个个摩拳擦掌要为我国种业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梁晓怡 曹钟允 汪昱均 审核人 代金贵)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